絲竹不輟 薪火相傳
民國六十一年,台中縣政府為提倡文教建設,特撥款供豐原三所國中同時成立國樂團,並聘吳阿章先生擔任指導;民國六十四年吳先生辭聘,樂團活動即告停擺。
民國六十七年,林秀琴老師不忍樂器荒廢破損,經訓導處洪勝棋主任同意,開始整修樂器,組訓國樂團。
林老師原本修習西樂,因為受到中國國樂團指揮孫培章教授很深的影響,對發揚民族音樂產生強烈的使命感。雖然面對慣於農工生活的家長,林老師需要克服許多的壓力和挑戰,但她對挖掘培植音樂人才仍是不餘遺力。
剛開始,學生的音樂基礎並不好,所以林老師用引導的方式,從節奏訓練開始,不斷研究替學生指點迷津的方法,啟發學生對音樂的感情。
第四屆校友王森地先生,是林老師第一位啟蒙的學生,如今在國樂界、商界都有卓越貢獻。他就讀國中時,林老師看出他喜歡音樂,就教他吹笛子。
國中畢業後,因家境清寒,王森地半工半讀,晚上就讀於豐東高工夜間部,白天則在設於豐東國中的「教師國樂團」當臨時工友。他說:「每天林老師只能利用午休時間到國樂團實驗室,她唱出曲調,讓我跟著吹笛子學習。」
王森地從藝專畢業後,摸熟了各種樂器,服役時還隨著當時的行政院孫運璿院長赴南非訪問。後來從國樂轉西樂後,曾 擔任高雄市立交響樂團大提琴首席。雖然日後轉而經商,但是王森地終日不敢或忘當年老師的教誨,對音樂的創作始終沒有間斷。他目前正從事於中國音樂的收集與 錄音工作,並製作許多佛教音樂,並因此獲得音樂界的贊賞:民國八十八年榮獲獨立唱片協會頒發的「世界音樂獎」殊榮;九十年又得到非流行音樂的金曲獎。
「有感於老師對所有學生都這麼用心照顧,我也會很自然地隨時去關懷別人,甚至主動去幫助別人。」王森地感恩地說。
民國七十五年畢業的校友張雯溶小姐,目前在教育部所屬國立實驗國樂團負責拉胡琴。張雯溶自小學習鋼琴;就讀豐東 國中時,林老師介紹她吹笛子,後來因為氣喘而改拉胡琴。她說,林老師一直都用溫和的態度教導學生;「在豐東國樂團裡學到的不只是音樂,從林老師謙虛不誇耀 而且用心努力在做的身教上,學到許多做人處事的態度。」
民國六十八年,樂團開始參加台灣區音樂比賽,就獲得國中團體組甲等,六十九年獲得優等;從此,年年連續奪魁。
豐東國樂團出身的學生,分布於全省各地,在交響樂團、國樂界、西樂界皆有所成,甚至成為國內的高級錄音師;不管 是個人表現或作育英才,對社會都有卓越的貢獻。而林老師至今還是守在豐原,用她那溫柔婉約的音色,孜孜不倦地為發揚中華國粹而鞠躬盡粹,令豐東樂音繞梁, 絲竹不輟。
豐東舞蹈團 舞出獎項連連
豐東國中對民族舞蹈的發揚不遺餘力,把舞蹈課程列入正規教材,每學期各年級都有一次的選修課。
豐東舞蹈團於民國六十一年成立。因為學校欠缺編舞人才,特別延聘舞蹈專家吳金樹老師蒞校指導,並由彭瓊瑩老師負責,張自健、譚京巴、王金花、黃秋錦、鍾秋華等老師協助督導。
老 師們對於舞蹈團都抱持著支持的態度,每逢參賽期間,當時的人事主任彭德敏及訓育組長蔡平和,都會送來飲料水果為同學打氣;不論是民族舞、現代舞、古典舞, 李欣聰、黃士禹、林太平、黃淑貞、丁碧鶯、李松、賴月麗等老師們,都絞盡腦汁、克服困難,做出維妙維肖的道具。老師如此用心,同學們也都以參加舞蹈團為校 爭光為榮。
民國六十八年,豐東舞蹈團開始參賽,得到台灣區中華民族舞蹈比賽國中團體組第一名;此後如日中天,連年榮獲優等獎。
辛勤灌溉、成果豐碩的科學教育
曾經在民國七十一年得過師鐸獎,並於七十四年奉派澎湖縣立將澳國中擔任校長的蔡平和先生,在民國六十八到七十四 年於豐東任教期間,極為熱心地推展科教活動。蔡老師自己在民國六十九、七十年間連續多次奪得教師組第一名之後,慢慢領悟到,應該指導學生自己去創作。因此 在得到王世賢校長的支持下,編列較多的科學實驗儀器設備預算,學生也參加科學研究,並且舉辦校內科學展覽、學生科教活動、科學問題有獎徵答、科學信箱、科 學走廊、科學報導、科學新知、科學園地等活動,讓學生在理想的科學園地裡,培養出研究科學的興趣。
在師生的辛勤灌溉下,在台中縣政府舉辦的科學展覽中,豐東果然脫穎而出,每年都獲入選。民國七十一年第二十二屆全國科學展覽,由蔡老師指導,張欽圳、王敦正、謝俊賢、張二郎、陳永傑、陳智弘、劉翁興 等七位同學共同創作的化學科作品,終於獲得了國中組冠軍。
從此豐東同學對科學的興趣與信心都大增,風氣更盛,之後在民國七十五年、七十九年、九十年的全縣和全國科學展覽當中,在物理、數學、化學科目方面都得到佳績。
http://www2.tzuchi.org.tw/921/book/13ftjh-tcc/html/03-7.htm